順為凡逆為仙
《道德經》:「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」《性命圭旨》:「道也者,果何謂也?一言以定之,曰炁也」。由於精炁神俱是人體之能量 [1],從科學的觀點言,上述道體變化、生成的描述,不僅符合熱力學第二定律(Second Principle of Thermodynamics),也與近代物理相呼應,量子力學已經認知到「如果有足夠的能量,就能創造出有質量的東西」 [2]。
熱力學第二定律強調整個宇宙的亂度(entropy,熵 [3])必定持續地增加,系統的有序(或熵的降低)必須依賴消耗能量。而生物有別於非生物之處,即在於生物能夠吸收與利用能量,在短暫的時空中維持生命結構的有序化 [4]。
練氣修行的基本原則,即在於排濁納清,納入有序的清氣,排除身體的亂度。如果要延長生命結構的有序化、延長生命現象,那麼提高身體吸收能量、利用能量的效率是無可避免的唯一途徑,此即是吾人練氣練命、健身健體的關鍵。另外,俗諺有云:「一日不練功,倒退十年。」其底蘊即在於,要對抗熱力學第二定律,要讓我們的身體最大極限地逆轉生老病死的生命老化現象,便不能一日不練功。至於練氣練命的方法,可以參考拙作「淺談呼吸導引的要領」一文。
張三丰《無根樹》:「順為凡,逆為仙,只在其間顛倒顛。」意指凡人的生命現象沿著生老病死的順序前行,如果「人能知逆,則金木鉛汞皆在其中,陰陽乾坤盡行顛倒」 [5],則成仙有望。
所謂「仙」可以視為生命的形式之一。生物學家認為:「在宇宙無限的時空中,地球上目前的生命只是無數可能的生命形式之一。我們對生命的定義不應受制於我們對地球上生命的有限詮釋。」「生物有別於非生物的基本『公約數』…應該是『資訊』。構成資訊的要素包括由發送者至接收者的訊號傳遞」 [6]。
傳統上,道家認為「逆練成仙」的不二法門,乃萬古聖真密旨天機,為免獲罪於天,「三口不談、六耳不聞」歷代皆然。如果想要將生老病死的肉體生命,逆轉、昇華、轉化成為超乎肉體的高層次生命形態,進一步脫死超生、壽蔽天地,必得聖聖相傳乃可。
事實上,長期練氣修行者,只要心法正確,大抵皆可親身經歷或見聞過歷歷如繪的、迴異於當前科學已知的”訊號傳遞” [7],惟因太過神秘與不可思議,通常只是口耳相傳,當然這也和大部分的道門仍然堅守對外不談內景、不談功法等各種門派規範有關。
此外,熱力學第二定律也告訴吾人,緩和的、緩慢的呼吸導引,亂度的增加較為微小;但因為真實的過程不可能無限微小、更不可能將單一動作以無限多個步驟操作,因此所有真實發生的過程都是不可逆轉的,肉體生命也必然沿著生老病死的順序前行。
所以,「逆練成仙」如果可行,必然存在一穩定的、有序的生命特質,而且該生命特質必然可以透過某些方法增益之。尤其,該生命特質必然「不在身內,也不在身外」,有如《楞嚴經》「七處徵心」者,或如胡孚琛在《道教內丹學揭秘》中所論玄關:「這一竅,不在身內,不在身外;亦在身內,亦在身外;無形物可覓,無方所可指。丹書謂“此竅不著於幻身,亦不離乎幻身。不著於幻身者,非一切有形之物;不離乎幻身,非可於身外求也。”“著在身上即不是,離了此身向外尋求亦不是。泥于身則著於形,泥於外則著於物。”」否則,必然與身同朽。
至於該生命特質為何?且留待下回分曉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註:
1. 參見《氣的原理-暢銷珍藏版》,湛若水,商周出版,2014年11月,頁74。
2. 《量子先生:費曼的科學人生》,嚴麗娟譯,博雅書屋有限公司,2012年12月,頁24。
3. 熵可視為亂度之指標;自然的趨勢是由規則變為雜亂(宏觀),從低熵變為高熵(微觀)。參見:[第10章 自發性、熵及自由能],林萬寅。 http://case.ntu.edu.tw/CASTUDIO/Files/speech/Ref/CS0099S1B02_10.pdf
4. [生物學:生命的研究],http://www.dls.ym.edu.tw/lesson/bio.htm。
5. 《無根樹詞注解》,云棲山劉悟元注 長乙山李涵虛解。
6. 同註[4]
7. 有些個案顯示沒有練氣修行者,也有可能經歷該類匪夷所思的“訊號傳遞”,例如夢境中的預知、感應等,參見《拈花微笑》,聖嚴法師,法鼓文化,1994年01月。另外,自古以來即有不少道書或稱為扶乩之作,如《太乙金華宗旨》;而1960年代興起於歐美社會的新時代(New Age)思潮,也出版了許多託言來自未知的高層生命之著作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