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2月16日 星期三

002氣


一、氣


  氣即是古人對於能量的一種籠統稱謂,道家將氣約略分為元陽、精、炁與神等四大類別 [1]

  當代量子力學(Quantum Mechanics)已經明確告訴我們,在微觀的世界裡,物質同時具備波與粒子的特質,此即著名波粒二象性(wave-particle duality),亦即在微觀的世界裡,能量與物質並無二致。

  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 (Erwin Schrodinger) 因為對量子力學之偉大貢獻,獲得1933 年諾貝爾物理獎,他提出的波函數 (wave function) 理論,闡明「波函數布滿空間」,在空間中各點都有發現量子的機率。1948年荷蘭物理學家卡西米爾,根據量子場論 (Quantum Field Theory, QFT) 提出,即使沒有物質存在的真空仍有能量漲落,這種「真空不空」的現象隨後被實驗證明,而稱為卡西米爾效應(Casimir effect)。

  《楞嚴經‧卷第四》:「地水火風本性圓融,周遍法界,湛然常住。」其中,地水風即是物質的三態,而火則是能量,亦即,物質與能量、波粒二象無所不在。

        心經云:「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,其中,色指的是物質、空指的是能量,直接點明了「物質無異能量,能量無異物質,物質即是能量,能量
物質」,物質與能量是一體之兩面,而受想行識,亦復如是」,則表明我們的覺受、想法、起心動念,也都是能量之運作現象。

 簡而言之,能量無所不在,不僅存在於你我的周遭,也存在於太空、真空之中;不僅存在於你我的周遭,也存在於你我的身內、身外。亦即六根、六塵、六識十八界,都是能量,都是氣。


二、氣的特性


  人體能量的重要特性可以參照「電磁波」來說明。

  「電磁波」是由電場與磁場交互作用所產生,屬能量的一種 [2]。頻率大於3×1015赫(Hz)的「游離輻射」電磁波,如伽瑪射線、X光,其光子能量強到足以打斷人體細胞內各種分子的原子鍵,導致細胞游離化而傷害人體;頻率小於3×1015赫的「非游離輻射」電磁波,包括紫外線(UV)、可見光、紅外線(IR)、微波(MW)、射頻(RF)、極低頻(ELF)、以及靜電場與靜磁場等,其中紫外線,如果過量則可能傷害人體的免疫系統、造成皮膚癌、白內障等 [3]。

  同樣的道理,人體的能量精、炁、神也有清濁之分,所謂清濁即是古人對於人體能量穩定性的描述。穩定的精、炁、神如同可見光,可以增益人體的健康、提升心靈的層次;波動性大而不穩定的精、炁、神則會產生種種有害健康的負面影響。

 所謂「道」可以解釋為一種穩定的能量。《道德經》第三十五章 大象:「道之出言,淡兮其無味。 視之不足見,聽之不足聞,用之不足既。」道這種穩定的能量,祂所展現與敘述的是不易察覺的,祂沒有味道,既看不到,也聽不見,每天都依賴祂來生活而毫無知覺。

  簡言之,穩定性高、有益身心的精、炁、神,如同生命三要素般,日常生活中幾乎不會察覺它的存在;不穩定的、有害身心健康的精、炁、神,如同強風巨浪烈陽,總是吸引人的目光,長期以往不免讓人身心俱疲、體弱多病、精神耗弱、性情大變。

  因此,如果有意練氣修行,必須了解氣的穩定度最為重要,任何時候皆不能一昧追求氣的強度,甚至利用各種道聽途說、具有很強能量的器具幫助練氣。至於如何區別清輕與重濁的精、炁、神?其實這並不容易,因為必須找到能區別能量之清濁者,再經過漫長的時間,才能學習辨別由粗到細、從電、磁到電磁類等,各種形態的濁氣及其組合。


註:
1. 《氣的原理》,湛若水,商周出版社,2007。
2.  參見http://nonionized.epa.gov.tw/EmeKnowledge.aspx
3.  參見http://taqm.epa.gov.tw/taqm/tw/b12081.aspx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