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

008.修行的核心:我、無我、真我

修行的核心:我、無我、真我


修行的主體在「我」,「我」這個人在醫學、物理學等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眼理有著極大的分野。當代醫學將人體區分為運動系統(system)[1]、神經系統、內分泌系統、循環系統、呼吸系統、消化系統、泌尿系統、生殖系統以及免疫系統等九大系統。這些系統協調配合,使人體內各種複雜的生命活動能夠正常進行[2]。然而從量子物理學的觀點言,人實包含了為數龐大的量子子系統(quantum subsystems),使得人成為一個具有極其複雜的能量波動系統。

2015年12月18日 星期五

007.淺談呼吸導引的要領

淺談呼吸導引的要領 [1]


《內經》是我國成書最早的醫學典籍,其醫學理論建立在道家理論的基礎之上,因此具有濃厚的道家練氣養生內涵。《內經》有云:「真人者,提挈天地,把握陰陽,呼吸精炁,獨立守神,肌肉若一,故能壽敝天地」。

《內經》這段話直接告訴我們,如果能做到下列四項要求:(1)掌握天地能量與人體陰陽運化的原理,(2)學得呼吸精炁的方法,(3)長期遺世獨立精神內守,(4)達到筋骨皮肉與天地同質,能通天地精炁而天人合一,就可以如同真人般壽敝天地。

006.量子力學在練氣修行上的啟示

量子力學在練氣修行上的啟示


在之前談「氣」的文中,提到當代量子力學 (Quantum  Mechanics) 已經明確告訴我們,在微觀的世界裡,物質同時具備波與粒子的特質,此即著名波粒二象性(wave-particle duality,也提及「真空不空」的卡西米爾效應(Casimir effect)。

由於練氣修行所修習的能量,科學家仍然無法測得,因此筆者認為,精炁神等能量乃係更為微觀的能量,除了適用量子力學的所有理論外,可能還有許多當代科學仍無法觸及的理論與模型。本文謹就量子力學論述中,和練氣修行的觀點相呼應者,簡要說明如下:

2015年12月16日 星期三

005從人如其食談練氣修行

從人如其食談練氣修行[1]



一、西方觀點認為人體健康與其食物息息相關

  當代的營養學認為人體健康與其食物息息相關,關注的重點在於充分了解食品營養、生理代謝以及膳食療養等,認為存在於六大類食物中之營養素(Nutrients),除了提供人體活動所需熱能,還能提供修補細胞組織、維持健康生長等,此一觀點代表了整體西方科學看待人體健康的必然結果。

004淺談練氣:氣功與修行

淺談練氣:氣功與修行


練氣的目的不同,著重的能量即不同。由於氣包括元陽、精、炁與神等四大類別 [1],因此也必然有對應於元陽與精、炁、神等之不同練氣方法,用以提升有益身心的精、炁、神。

003順為凡逆為仙

順為凡逆為仙



《道德經》:「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萬物。」《性命圭旨》:「道也者,果何謂也?一言以定之,曰炁也」。由於精炁神俱是人體之能量 [1],從科學的觀點言,上述道體變化、生成的描述,不僅符合熱力學第二定律(Second Principle of Thermodynamics),也與近代物理相呼應,量子力學已經認知到「如果有足夠的能量,就能創造出有質量的東西」 [2]

002氣


一、氣


  氣即是古人對於能量的一種籠統稱謂,道家將氣約略分為元陽、精、炁與神等四大類別 [1]

  當代量子力學(Quantum Mechanics)已經明確告訴我們,在微觀的世界裡,物質同時具備波與粒子的特質,此即著名波粒二象性(wave-particle duality),亦即在微觀的世界裡,能量與物質並無二致。

001緣起

緣起




成書於春秋戰國時代的《黃帝內經》,詳細描述了人體的經絡穴位,但是兩千年來儘管科學發展一日千里,科學家對於人體經絡穴位的瞭解,所知仍極其有限,更遑論跨入練氣修行相關的深奧議題。


雖然科學仍有其侷限性,但從全息論 [1]的觀點來看,如果能透過已知的科學理論與詞彙,闡明練氣修行的根源與精髓,或將有助於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找新文化的種子,…在現代科學技術文明的基礎上發展新的科學知識系統」 [2]


部落格的目的,即在於參酌先聖先賢的經典著作與論述,對照個人的練氣修行經驗和見聞,期能在當前已知之科學理論、模型中,找到差堪相互印證、類比者,從而試探性地闡明練氣修行的奧義。



1.  全息論的核心思想,認為宇宙是一個不可分割的、各部分之間緊密關聯的整體,任何一個部分都包含整體的信息。 https://translate.google.com.tw/translate?hl=zh-TW&sl=zh-CN&u=http://baike.baidu.com/view/92631.htm&prev=search

2.  尋找新科學誕生的種子——訪中國科學院董光璧教授http://www.360doc.com/content/10/0816/19/1256060_46547833.s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