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3月2日 星期三

009.妙中尋理-試論道學的科學內涵*

中國科學院董光璧教授,2002年以「尋找新科學誕生的種子」為題,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:「如果說原子時代的源頭是古希臘的原子論,那麼比特時代的先驅是中國的《易經》。」[1]由於科學家的努力,近百年來科學的確與玄學已經逐漸接軌。尤其,量子力學Quantum Mechanics[2]的開展,筆者認為不僅彰顯了老莊思想的前衛內涵,更凸顯了道家修行經驗的可貴,可惜歷來學者多以玄學或哲學的角度論述老莊思想,如果能透過已知的科學理論與詞彙闡老莊思想,或將有助於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找新文化的種子,在現代科學技術文明的基礎上發展新的科學知識系統」[1]

自古以來,道家並不侷限於形而上的哲學思想或修行,道家不只有宗教功夫、哲學功夫,同時更具有科學思想與經驗。「中國科技史」的作者李約瑟Dr. Joseph Needham19001995極為推崇道家在中國科技發明史的地位[3]。因為量子力學而獲頒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波耳Neils Bohr1922 年)以及日本湯川秀樹(Hideki Yukawa1949 年)更是推崇道家思想與量子力學的契合。波耳「於1937年訪問中國時,驚訝地發現他最為得意的互補原理(Complementarity),在中國古代文明中早就有了鮮明的表述。」[3] 湯川秀樹認為:「莊子是一位真正了不起的思想家」,《應帝王篇》中的「"混沌"是和基本粒子世界很相通的。」[4]

有鑒於此,本文將嘗試以科學的觀點,解析道學並探討老莊思想在練氣修行上相關的面向與體悟。


一、道論是傳頌千年的量子理論
長期以來道論一直被視為一種哲學概念的對象來研究。杜保瑞教授認為「如果執著於把道當作一個哲學概念的對象來研究的話,道極難言,所有言道之語言,老莊都將之表現得極難索解[5]」,不過,筆者從自身與道友的練氣修行經驗中,體認到當前最前衛的量子力學與中國道家的老莊思想若合符節。如果我們從當代量子力學的觀點來分析道論的內涵,「則道論易解」。而《道德經‧觀玅章第一》就是在闡述量子力學中的波粒二象性wave-particle duality[6]。說明如下:

無,名天地之始;有,名萬物之母。

天地出現之前,「有物混成先天地生」《道德經‧混成章第二五》,宇宙只是空「無」一物的能量而已;當能量開始波動、開始出現陰陽變化後,量子世界就開始了,世界有了量子,萬物也就生生化化、一一出現,所以說量子的能量形態雖然「無」可名狀,卻是天地肇始的基礎;而量子「有」形的粒子形態則是萬物之母。總之,「天下萬物生於有,有生於無。」《道德經‧反覆章第四十》

故,常無,欲以觀其妙;常有,欲以觀其竅。

從波粒二象性的本質,我們應該要了解,我們觀測的心智意念會影響量子狀態的呈現[7],從而影響量子的自然生化趨力。因此,當我們拋開意念用元神觀照,可以欣賞量子波動的奧妙;如果帶有任何的意念則識神啟用,可以觀察到物質生成的穴竅。

此兩者同出而異名,同為之玄,玄之又玄,眾妙之門。

其實,不管是能量的波動,或物質粒子的生成,雖然名象不一樣,但這兩者都源自道幽遠規律的玄德!所以也都同樣地玄妙幽遠!如果能夠在深入探索微妙幽遠的境地後,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地再探微妙幽遠的境地,就能找到生化量子的源頭source、找到「玄牝之門」!

總之,波粒二象性除了告訴們在微觀的世界裡,物質同時具備波與粒子的特質外,微觀的物質/能量似乎還能偵知觀察者心態,並隨著觀察者的心態,而展現不同的面貌。也就是說,大自然展現給我們看的面貌,會因為我們的意念不同而有所變異。這一點明確告訴我們,在修行的過程中,不得加入個人意念,必須若有若無「綿綿若存,用之不勤」、「致虛極,守靜篤」,如此才能歸根復命,「不見其存而存,不生而生,無所不生,生之至矣,不化而化,無所不化,化之極矣,生生化化。」[8]如果妄用意念,恐將「不知常,妄作凶」矣。

二、量子勢:通天下一氣耳
1952年物理學家波姆(David Bohm)在「以隱藏變數嘗試詮釋量子論」的論文中,將薛丁格爾的物質波函數解釋為資訊場的概念,他認為要完整描述一個物質應包括三個面向:物質、能量、資訊。物質是我們在三度空間可見的實際顯現,能量是物質間可見或不可見的交互作用效應,資訊則是潛藏在這兩種現象背後的隱藏秩序,他將這種看不到但可感受的量子波稱為量子勢或隱秩序。因此,物質的本質隱含看不見的訊息場,每種物質就有每種物質特有的訊息場,透過波的干涉作用,個別物質可自環境中其他物質所形成的訊息場汲取信訊息,同時物質也會不斷向周遭訊息場釋放自身的訊息。[9] 

《道德經‧從道章第二一》「道之爲物,惟恍惟惚。惚兮恍兮,其中有象。恍兮惚兮,其中有物。窈兮冥兮,其中有精。其精甚真,其中有信。」即是在描述這種「真空不空」充滿訊息與能量的狀態,而《莊子‧知北遊》:「通天下一氣耳」更是言簡意賅。美國航太總署20032月測得的宇宙學參數資料顯示,宇宙間物質只占4%、暗物質占24%、暗能量占72%。暗能量處處皆有,包括在我們的身體裡,而且我們不會有任何感覺[9]。因此,我們也可以用「天下之至柔,馳騁天下之至堅。無有入無間」來看待物質與能量間的關係。而量子勢或隱秩序則隱然是《道德經》的「玄德」。

雖然量子力學最初是以微觀世界為主體的科學,然而2003年起一連串的科學實驗證實大型系統也有量子物理現象,例如鳥的眼睛、植物的光合作用的量子纏結[7],生物體內酶的量子隧穿效應(quantum tunneling)等 [10]。另外,科學家Aaron O'Connell透過實驗發現,當金屬塊處於量子狀態時並非靜止不動,它會以"類似吸氣吐氣的風箱"的方式震動[11]Aaron認為"很奇特",然而能夠觀玅觀竅的太上《道德經》早已明言:「天地之間,其猶橐龠乎!」Aaron還提到:「當我們給它一點能量,我們能夠使它同時:震動及不振動,亦即在同一個時間,金屬原子出現在兩個不同的地方,這只有在量子物理中是被允許的。那塊金屬可以同時出現在兩個地方,那為什麼你不能?」其實,道家認為修行到能夠出陽神的境界時,人也可以同時出現在兩個地方,例如徐雍輯註的《張三丰道術滙宗》描述張三丰面見明帝的時候說:「今見陛下乃臣陽神耳。昔太祖高皇帝不能溺周顛於江上,制冷謙於麾前,皆法身非色身也。言訖,隱去。」陽神還能迅移(teleportation[7],例如《抱一子三峰老人丹訣》即云:「千里萬里如同展臂,乃曰出陽神。」

巨觀物體能夠處於模稜兩可的量子態,這件事讓一般人覺得匪夷所思,但對於練氣修行者而言,應非屬陌生,只是因為我們的修道語言和量子力學並不相通,所以即使修行中出現量子狀態也無從辨別,只能龍虎鉛汞地「道,可道,非常道;名,可名,非常名」任憑各人之覺受記錄一番。試舉筆者本身可能之量子態經驗為例:200911月某日晨起靜坐,不久突然間感覺肉體消失了,也不見屋內擺設,只感到身體的形狀,有身體邊界(boundary)的感覺,身體有時變得很大,忽然間又變得好小、縮在膻中穴,但仍能若有若無地感覺丹田的溫熱與隨呼吸起伏,也能微微感覺到腿腳的痠麻,但意識好像在很深邃的遠方。

20114月某日中夜醒來,發現被褥濕熱、呼吸停斷、渾身軟綿無法動彈,下丹田極度高溫,有如溶化掉的巧克力,意識難以集中,試著定位關元、胎元也找不到,想要將那團熱團順時針旋轉,好像太稠了,帶不動。時隔數月之後看到《金仙證論》:「蓋此時不覺入於窈冥...似走似泄,而實未至於走泄」才約略知道當時自己發生了什麼事!

Aaron O'Connell說:「我們環境中的所有東西都是量子物體,我們和環境中所有量子物體的交互作用,定義了我們是什麼!這正是量子力學奇怪的地方。」[11]所以道家強調順天應人,「故從事於道者,同於道;德者,同於德。」《道德經‧第二三章》

事實上,覺知「我們和環境中所有量子物體的交互作用」在修行中是很重要的功夫。石崇榮先生在《經脈貫通之驗證》中提到:「練氣的普通層次是:感覺自己的氣 → 感覺別人的氣 → 感覺山河大地的氣 → 感覺虛空的氣」[12],練氣的較高層次則是眼睛可以看到自己與環境的氣的明亮或暗沉。筆者認為這種身體感官感覺到氣的體驗,即是一種量子體的交互作用。實修上,如法修行一段時間後,可以感受到身體內外週遭存在著能量場,特別是我們身體的陽側,如頭部與左手比較容易出現量子態而感覺環境的氣場,其次是右手、胸背與大腿等。而且除了能夠「感覺到氣」以外,還要能辨別氣的性質,例如粗糙與精細、振動強度、陰寒或暖陽、正與邪,以及波動的方向是流入或流出身體等。此即「道之爲物,惟恍惟惚。惚兮恍兮,其中有象。恍兮惚兮,其中有物。窈兮冥兮,其中有精。其精甚真,其中有信。」簡言之,除了能感覺之外,還要能分辨氣的清濁,知「眾甫之狀」才能從容趨避、排濁納清,否則身心很容易受害而渾然不覺。

基本上,生活環境中以太陽的氣最佳,尤其是早上太陽散發的氣場最為有益心靈健康;山河的氣雖然有些不太穩定,但大體上是不錯的,而子午卯酉四正時地陽上昇則有益肉體健康。此外,有些道場、宮廟寺院的氣場則極優質、極穩定,例如台北市大龍峒保安宮、宜蘭縣梅花湖三清宮,以及法鼓山農禪寺等。尤其最殊勝之處在於不同的神殿、道場的氣,還會對應身體不同的經絡丹田穴竅,每次造訪這些宮廟寺院,筆者皆受益良多。不過,太陽以及上述宮廟寺院散發的氣場,由於穩定性極高,並不容易覺知;而震動越強、越不穩定、越容易覺知的氣場,濁度越高;但是陰邪的氣場,由於它的震幅比較小,所以也不太容易覺知。

三、修行境界中的其他量子現象
臺大物理系教授高涌泉在《原子中的幽靈》中文版導讀裡,對於量子系統做了如下的陳述:「在量子力學中,一個物理系統如果有兩個以上的子系統 (例如一個系統由兩個或多個粒子所組成),這些子系統不必然就會有獨立而明確的物理狀態,不論這些子系統相隔有多麼遙遠。也就是說這些子系統全部都糾纏在一起,共同構成一個不能分割的物理狀態。」[13]

對一般人而言,就如同高涌泉教授所說者,「我」這個量子系統的所有「子系統全部都糾纏在一起,共同構成一個不能分割的物理狀態。」但修行的奧妙就在於,透過特定的方法,人可以扶陽逐陰、排濁納清,剷除無法亙古長存的陰濁之「我」,尋得並茁壯一個可以亙古長存的真我、內我。就科學上而言,人體的量子子系統全部都糾纏、疊加成一個不能分割的物理狀態,但是實修上,清氣與濁氣相互之間並無法長期共存。當我們身體的氣場的穩定度提升到一定的程度時,體內的濁氣就會被排擠出體外。這是因為我們身體與生俱來的能量運作機制,可以從天地中取得所需的陽氣,當我們的身體越放鬆、心神越平穩,自身的氣場穩定度就愈高,而天地中流入的陽氣也越穩定,此即「人能常清靜,天地悉皆歸」之意。另外,如果我們身處上述保安宮、三清宮,以及農禪寺等氣場極其穩定的地方,可以更為快速地達到穩定氣場、排濁納清的目的。

當我們修行得法,身體的氣場高度穩定時,不穩定的濁氣會由體內經絡穴道排擠到體表,慢慢散除。隨著排濁的深淺不同,會出現不同的生理、心理現象,例如:燥熱、體寒、流淚、呵欠、膚色會呈黑、紫、青等奇異色澤;頭腦會昏沉;身體會振動、腫脹、抽筋;心裡會浮現各種雜念、不想清靜與靜坐;眼前景物會晃動、迷濛、明暗不定有如置身異世界等。

依據波姆的隱秩序理論,物質的內在隱藏著高維度的「能量海」或「資訊海」,能量海是由包含所有電磁波頻譜的光所構成,海中的光振動頻率最高,當振動頻率變慢時,光就濃縮凝聚成三維空間的電磁波、聲波或物質。[9]實修上,可以發現深層的濁是一種"有物"、一種能量集結之濁物,而且蟄伏在人體深處的經絡穴道中。當吾人處於穩定的能量場環境下,濁物會轉變成一種不穩定的類磁濁氣,再轉成濁精這種不穩定的電能,然後以放電的方式排出體外,放電排濁時會產生燥熱、寒凍感,以及電擊般的刺痛與痙攣,甚至影響心律;另外,值得注意的是,濁物還具有意識訊息、它會在身體外部形成一層有限厚度的濁氣場,干擾身體感官的運作、吸引感官的青睞,例如眼睛好像隔著一層毛玻璃或凹/凸透鏡看外界。此時只要身心保持清楚、放鬆,深具信心地告訴自己眼前這一切都是假的、都是濁氣的干擾,這一層薄薄的濁氣場外,世界還是原來的模樣,慢慢地濁氣就會消散。

如果一個修行者不會分辨濁氣、長期沒有排濁,實修上,他的中丹田處可能形成一個穩定的濁氣場,而且該濁氣場會開啟一個通道,連接到一個空間、一個濁氣空間,我們可以清楚地覺知他的身上的濁氣場強度與型態。筆者認為這些濁氣場、濁氣空間本身也是一種量子態,而排濁時的身心狀態也必然有量子態存在其間。


四、濁氣的影響
當身體中充滿濁氣時,會出現濁氣的各種特性,試舉其要者說明如下:
1. 影響健康:濁氣會蠶食鯨吞精氣,尤其是情緒波動時會將精氣轉化為濁氣。濁氣還會障礙感官的運作與判斷力,讓人誤以為自己的功夫進境極為順利且神速,但實際上健康情形並未大幅拉升,甚至往往精神萎靡、神思困頓、皮膚失去光澤、體內長出莫名肉瘤與肌瘤、常常感冒等,尤其白天精神差,到了夜晚精神大好,而菸酒嗜欲等惡習也將積重難返等。
2. 影響情緒與性格:清氣可以讓人心地清明,而不穩定的濁氣則會讓人情緒起伏不定、奮起各種強烈欲望、變得易怒暴怒,即使再怎麼隱藏,也有爆發的一天,長期以往不免讓人身心俱疲、體弱多病、精神耗弱、性情大變。
3. 誤以為功夫進境神速:由於濁氣會障閉人的感官,因此身上有濁氣者不論心理想望那一種境界,濁氣都能透過障閉感官讓人快速體驗。因此,隨著濁氣上身的時間長短不同,而有不同的變化。初期,即使修行時間尚淺,但往往舉手投足之間,經常會覺得飄飄欲仙、身輕如燕,如有一磁浮力托著手足,甚至感覺身上/手上掛著一團濃稠如水球的氣團;靜坐時,也易感到稠密的氣柱撐持、拉拔脊柱;其後,上丹田快速開發,甚至出現各種神通、特異功能等。這即是「道高一尺、魔高一丈」:在同樣的修持時間裡,道業的精進極為困難,而入魔者如果毫無所覺或明知濁氣卻貪戀神通欲罷不能,則雖自感進境迅速,但終歸鏡花水月,為魔作嫁而已!尤其令人擔憂者,其周遭親友、道友,恐怕也將遭受波及而渾身濁氣,身心靈皆遭受嚴重戕害!可嘆實修上,所見的確如此。

要如何判斷自己修行是否得法?所修之氣是清是濁?其實只要花多一點時間,待在保安宮、三清宮以及農禪寺等氣場不錯的場所,自我體察是否有上述排濁現象,即可發現自己的氣是清是濁。另外,如果身上所修得的是濁氣,由於濁氣喜夜厭晝,白日蟄伏不出,因此白天無論打拳或導引,氣感較差;但是入夜以後,少了太陽的清優氣場,蟄伏的濁氣容易引動外顯,只要稍有打拳導引之意,即讓人感覺輕飄飄地氣感十足。

要如何排除濁氣呢?其實方法很簡單,只是知易行難,必須具有極大的恆心毅力,採用正確的修行方法如實修持,讓自己的氣場成為高度穩定的能量場即可慢慢排除濁氣,而法鼓山的禪修方法即是不錯的選擇。禪坐的目的在於穩定身體的氣場,這需要正確的方法,包括:身體的幾何形狀、心意的使用與呼吸的調整等。舉例而言,手的姿勢,法鼓山的方法係兩手四指併攏,掌心朝上,左手放在右手上;實修上,「左手放在右手上」可以形成比較穩定的、向外擴展的能量場;而「右手放在左手上」,則會形成比較不穩定的、向內聚攏的能量場,此時如果身體已經顯現濁氣,則會聚攏更多的濁氣。「左手放在右手上」也符合道家「陰平陽秘」、「陽秘乃固」的理論。另外,靜坐的時間最好能達到40分鐘以上,因為約需靜坐40分鐘後初學者氣場的穩定度才能慢慢逼出蟄伏在深層的濁物。


五、量子物理對練氣修行的啟示
練氣修行的原理原則等各種心法,自古以來皆蘊藏在我國各大名山勝景的門派之中,然而近年來由於古傳門派的殞落、當代修行訊息的充斥與紊亂,如何以科學方法辨別與釐清練氣修行資訊的正確與否實有其必要。方法上,除了實修上的功夫外,可以從老莊思想、道家思想的科學化解讀開始,也可以從量子物理學已知的各種原理原則中,對比、類比已知的練氣修行內景經驗。最終,道論與量子物理必然可以相互啟發、相互為用。

舉例而言,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說明微觀世界中的粒子,其移動路徑並不連續,位置測定得越準確,動量的測定就越不準確,反之亦然。實修上,我們在練氣修行、意守穴竅時,大多數的時間必須若有若無、一靈獨運,不可執著於某些現象的出現、也不能有預期心理才能進入「無何有之鄉」、「無中生妙有」。

其他量子特性,如量子纏結與穴竅的對參、呼吸的方法,以及守竅技巧都有關、「波函數崩陷」與炁穴現象有關。結丹與「如果有足夠的能量,就能創造出有質量的東西[14]」有關,氣功態、入定態也必然可以找到適用或可以類比的量子生物學原理原則。總之,練氣修行可以重整人體的能量場,讓人重新獲得健康;也可以探尋生命的根源、解讀量子宇宙的奧秘。


六、結論:
道家是極為科學的。「天人合一」的科學意涵或可解讀為一種人體量子狀態下的體會。當吾人依循各種修行次第,身體出現各種丹田變化、周天現象、覺知人我天地山川的氣場資訊時,即是人體局部量子狀態顯現的功能;而當進入氣功態、入定態則是身心邁入不同量子狀態的覺受,因此感受到天地人皆是能量海、天地人皆是一體的量子狀態。

道家自古以來即是科學真理的追求與實踐者。道家思想中的玄學、哲學可能只是道學科學意涵的延伸。身為炎黃子孫,要闡揚老莊與道家典籍中的前衛性科學內涵,必須用科學的語言解讀老莊與道家的典籍。如果能夠層層撥開道學與量子力學兩者中間的迷霧,或許可以對量子力學、量子生物學(Quantum Biology),作出極大的貢獻;反之,練氣修行者在道家典籍中按圖索驥尋求修行法訣時,對照量子力學的原理原則,也能獲得重要的啟發。

因此,今日道學的研究重點,至少包括:
1. 以科學的語言翻譯解說道學;
2. 以科學方法辨別與釐清正確的練氣修行資訊,並落實與實踐之;
3. 了解練氣修行的境界在量子力學/量子生物學中的意義;
4. 從量子物理學已知的各種原理原則中,對比、類比已知的練氣修行內景經驗;找到科學化的方法,實踐並商業化地應用在人體上,讓道學成為量子生物學的領航者[15]
5. 最終,讓道學與量子科學相互啟發、相互為用,達成闡揚道學之目標。



*  本文發表於《丹道會訊》105年第1期,2016年元月,頁26-34
[1] 尋找新科學誕生的種子——訪中國科學院董光璧教授http://www.360doc.com/content/10/0816/19/1256060_46547833.shtml 
[2] 量子力學是指微觀世界的主體,如電子、光子等次原子粒子遵循著巨觀世界難以理解的規律,描述這個規律性的科學稱為量子力學。參見:知識天地---高儲存效率的量子記憶體陳應誠2015http://www.iams.sinica.edu.tw/project/ycchen/classes
[4] 古老的道家智慧與現代的物理學,徐水生,摘錄自《當代道家與道教》,http://www.etaoist.org/taoist/index.php/2011-08-22-02-11-46/2011-09-13-16-05-29/1293-2011-11-18-14-32-48 
[5] 從人生哲學的進路試論莊子思想中的道論氣論與功夫理論杜保瑞http://homepage.ntu.edu.tw/~duhbauruei/4pap/2dao/23.htm 
[6] 微觀世界的主體如電子、原子、光子等粒子可以同時存在粒子或波的特性,而且取決於你看它的那一面向。亦即在微觀世界中,物質與能量的界線模糊不清,既可能以粒子的形態出現,也可能以波動的能量型態出現。例如我們可以將電子視為是粒子束或者是波動,取決在我們如何觀察它,但是在電子身上,這兩個屬性都必須存在才能構成完整的電子。
[7] 兩個粒子可存在某種關聯,即使相距甚遠,但是對其中之一粒子做量測,另一遠處的粒子的狀態即瞬間決定,此即量子纏結(quantum entanglement)。纏結的系統無法分割,愛因斯坦稱此為「幽靈般的超距作用」,現在則稱為「量子資訊的迅移(teleportation)」 http://case.ntu.edu.tw/blog/?p=13644#more-13644 。
[8] 太上道德真經講義,龍淵子宋常星註解,聖賢雜誌社,201510月。
[9] 生物訊息的轉換、傳遞與應用,李順來,http://eshare.stust.edu.tw/EshareFile/2010_12/2010_12_0b1fe4fe.doc ;以明察暗,以大制小︰尋找暗物質,科學人,2003年第144月號。  http://sa.ylib.com/MagCont.aspx?PageIdx=1&Unit=featurearticles&Cate=&id=196&year http://www.twwiki.com/wiki/%E9%87%8F%E5%AD%90%E5%A0%B4%E8%AB%96 
[10] 量子生物學,陳岳男,自然科學簡訊第二十六卷第三期,2014 年 月,http://web1.most.gov.tw/division/public/Attachment/472816245771.pdf ;量子生物學如何解答生命最重要的難題,Jim Al-Khalilihttps://www.ted.com/talks/jim_al_khalili_how_quantum_biology_might_explain_life_s_biggest_questions?language=zh-tw#t-951640 
[12] 經脈貫通之驗證,石崇榮,http://fatsiba.blogspot.tw/2010/03/blog-post_3310.html
[13] 《原子中的幽靈》中文版導讀,高涌泉,http://case.ntu.edu.tw/blog/?p=18192http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684708
[14] 《量子先生:費曼的科學人生》,嚴麗娟譯,博雅書屋有限公司,201212月,頁24
[15] 雖然量子力學仍然未能完全揭開宇宙的奧秘,量子力學也未必是道論的全部,但量子力學已經可以在極大範圍內解讀練氣修行的科學原理原則。因此量子生物學等前衛科學,必然與練氣修行有極大的相關性,而應獲得應有的重視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